血沉方程K值

来源: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2021-04-27 09:35 浏览:1245
基础释义

血沉快慢与血液成分改变,其中直接与红细胞多少( HCT高低)密切相关,血沉方程K值是用来校正血球压积对血沉的影响,K值越大,证明红细胞聚体性愈强,体内有瘀血存在。血沉方程K值比ESR更能客观的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变化。

检查须知

决定血沉快慢的主要原因是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浆黏黏度。当血细胞比容升高时,血沉降低,血浆黏黏度降低;温度下降,血沉下降;红细胞表面电荷减少,红细胞聚集增强,使血沉增快。

指标结果
0~93
临床意义

血沉方程K值超出正常参考值,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血沉增快。

检查过程

静脉采血,不污染皮肤消毒剂,采血力求在30s内完毕,并以血液1.6ml与抗凝剂0.4ml相混匀(4∶1误差不得大于±5%)。在2h内测定,如4℃贮存应在6h内测定。标本中发现任何血液凝块,就不能用于血沉测定。用血沉管将混匀全血吸至刻度“0”处,将管直立于血沉架上(倾斜角度小于1°),在室温(18~25℃)避阳光直射无振动之处放置60min后准确检查沉降长度。

不适宜人群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