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

来源: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2021-04-27 09:35 浏览:1245
基础释义

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ESR)。临床上常用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某些疾病。

检查须知

决定血沉快慢的主要原因是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浆黏黏度。当血细胞比容升高时,血沉降低,血浆黏黏度降低;温度下降,血沉下降;红细胞表面电荷减少,红细胞聚集增强,使血沉增快。

指标结果
0~15
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①急性感染。②局部炎症。③活动性肺结核、腹膜结核、肾结核等。④胶原 性疾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白塞病等。⑤心肌梗死。 ⑥慢性肾炎。⑦严重贫血。⑧月经期、妊娠期。⑨老年人。⑩恶性肿瘤。降低:常见于①低纤维蛋白原血症。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③球形红细胞增增多增多症。④过敏性疾病。⑤室温过低或抽血液后放置过久等。

检查过程

静脉采血,不污染皮肤消毒剂,采血力求在30s内完毕,并以血液1.6ml与抗凝剂0.4ml相混匀(4∶1误差不得大于±5%)。在2h内测定,如4℃贮存应在6h内测定。标本中发现任何血液凝块,就不能用于血沉测定。用血沉管将混匀全血吸至刻度“0”处,将管直立于血沉架上(倾斜角度小于1°),在室温(18~25℃)避阳光直射无振动之处放置60min后准确检查沉降长度。

不适宜人群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