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计数

来源: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2021-04-27 09:35 浏览:1245
基础释义

血小板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血小板简称:PL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100~300)×10^9个/L,直径为2-3微米。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无功能的细胞碎片。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只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没有细胞核结构,即没有染色体。

检查须知

1、血小板计数在1天内不同时间可相差6%~10%,表现为清晨较低,午后略高;春季较低,冬季略高。2、平原地区居民较低,高原地区较高;运动时偏高,休息后恢复;月经前降低,月经后升高。3、静脉血比手指血偏高。4、由于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因素较多,一次检验较难获得准确结果,应反复计数几次,再确定有无改变。5、有很多药物可导致血小板升高或降低,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使血小板升高;苯妥英钠、格鲁米特、保泰松、氯丙嗪、氯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洋地黄毒苷、磺胺类、螺内酯、可待因、他巴唑、利尿酸、氯苯那敏、链霉素、多西环素等能使血小板减少。

指标结果
100~400×10ˆ9/L
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等;降低: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等。

检查过程

静脉抽血。

不适宜人群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