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疾病风险
B超(甲状腺)
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
血清甲状腺素(T4)
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
(TRAb)
甲状旁腺激素
(PTH)
降钙素测定
(CT)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
(TG-Ab)
甲状腺球蛋白测定
(TG)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
(TPO-Ab)
皮质醇测定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
血型鉴定
分为A、B、O、AB型四种,每个人都须了解自己的血型,若输血时遇到不配合的血型,会造成体內溶血之情況发生。
血常规
通过血液分析可发现有无贫血、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白血病等系统疾病。
尿素测定
血中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称为非蛋白氮(NPN)组分。NPN大部分由肾排出,血中NPN浓度是反映GFR功能的一个指标。血中NPN包括组分多达15种以上,其中血尿素氮(BUN)占45%,因此BUN的变化更能反映GFR功能,且测定方法更简便。因而BUN测定渐取代NPN而成为常规方法。
载脂蛋白A
用于筛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筛查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了解肝脏功能状况。AST主要存在于肝心脑肾组织细胞内,肝细胞损伤越大AST就越高。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均可引起AST升高。
血清白蛋白
白蛋白几乎都由肝脏合成,它是血浆中的主要蛋白质成分,具有结合,转运其他分子、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等重要作用。(1)升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血浆浓缩所致(2)急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见于大量出血和严重灼伤。慢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见于肝、肾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升高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也见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降低可见于家族性低β-脂蛋白血症,无β脂蛋白血症,其原因是体内合成载脂蛋白β减少或不能合成载脂蛋白β。
直接胆红素
检查肝脏功能状况,为肝胆病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甘油三酯
增高: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胆道阻塞、原发性TG增多症;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脑梗死、甲亢、营养不良
碱性磷酸酶(ALP)
为肝病的常用检查指标之一;胆道疾病可因生成增加、排泄障碍而升高。
载脂蛋白B
增高常见于Ⅱ型高脂血症、胆汁淤积、冠心病、肾病、脑血管病、甲状腺功能低下、银屑病。降低常见于肝功能损害的实质性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低β-脂蛋白血症。
肌酐测定
适用于人血清、血浆或尿液中肌酐的体外定量分析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了解肝脏功能状况。ALT主要存在于肝心脑肾组织细胞内,肝细胞损伤越大ALT就越高。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均可引起ALT升高。
血清总蛋白
增高见于:1.急性失水所致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2.某些球蛋白增多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降低:急性降低见于大量出血和严重灼伤。慢性降低主要见于肝、肾疾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偏低原因有抽烟、肥胖、运动不足、糖尿病等
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大部分来体内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在肝脏疾患如急性黄疸型肝炎、肝外的疾病如溶血型黄疸等情况下均可升高。高值时可能有肝胆或溶血性疾病。
总胆固醇
体内最具代表性的脂肪 。当血清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易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中风;含量太低则可能有贫血、肝障碍及营养不良
血管紧张素Ⅱ测定(AT-Ⅱ)
一类肽类物质,用于参与血压及体液的调节
凝血系列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测定(APTT)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Fibrinogen) 凝血酶时间测定 (TT) 血浆D-二聚体测定 (D-dimer)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FDP) 血浆凝血V因子测定 (Coagulation Factors Ⅴ) 血浆凝血VII因子测定 (Coagulation Factors Ⅶ) 血浆凝血VIII因子测定(Coagulation Factors Ⅷ)
乳酸脱氢酶(LDH)
乳酸脱氢酶(LDH)是催化乳酸和丙酮相互转化的同工酶,属于氢转移酶。该酶存在于所有动物的组织中,在肝脏中活性最高,其次为心脏、骨骼肌、肾脏,在肿瘤组织及白血病细胞中也能检测到
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
主要由心脏分泌的利尿钠肽家族的一员,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能调节血压和血容量的自稳平衡,并有利尿作用。
肌红蛋白(Myo)
肌红蛋白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 诊断的早期最灵敏的指标
血管紧张素I测定(AT-I)
一类肽类物质,用于参与血压及体液的调节
肌钙蛋白I(cTNI)
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坏死的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危险分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肌钙蛋白值升高提示心肌损伤,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肺梗死、心力衰竭及其他导致心肌损伤的疾病如胰腺炎、结缔组织疾病等,数值越高,损伤范围越广
空腹血糖
评价人体空腹状态下糖代谢是否正常,评估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是否达标。空腹血糖是诊断糖代谢紊乱的最常用和最重要指标。
血清胰岛素
主要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或疑诊者,评估糖尿病分型。
尿常规
用于检查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肿瘤、结石及了解肾功能,还可用于协助检查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肝炎等。
醛固酮测定(ALD)
其是由肾上腺球状带分泌的盐类皮质激素
肝纤维化
透明质酸(HA) 甘胆酸(CG) 层粘连蛋白(LN) IV型胶原(C IV) 三型前胶原N端肽(PIII N-P)
性激素检查
黄体生成素(LH) 促卵泡激素(FSH) 雌二醇(E2) 孕酮(PROG) 泌乳素(PRL) 睾酮(TES)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
肿瘤筛查
EB病毒抗体EBV-CA-IgG EB病毒抗体EBV-CA-IgM EB病毒抗体EBV-CA-IgA EB病毒抗体EBV-EA-IgG EB病毒抗体EBV-EA-IgA EB病毒抗体EBNA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
血清PSA是前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它对早期没有症状的前列腺癌的诊断很有意义。
胃蛋白酶原Ⅰ、Ⅱ检测
通过PGⅠ/PGⅡ进行筛查,筛查出的“阳性”结果,再进一步行胃镜检查,筛查更有针对性。其可较为准确地显示胃粘膜的状态和功能。
胃泌素测定(Gastrin)
增高见于胃泌素瘤、慢性萎缩性胃炎A型、甲状旁腺机能高进症、肝及肾功能障碍;降低见于胃窦部胃癌等。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是风湿自身抗体系统的一种,对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ASO
急性链球菌感染指标,如风湿热、机型肾小球肾炎、扁桃
类风湿因子(RF)测定
主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铜(Cu) 微量元素锌(Zn) 微量元素钙(Ca) 微量元素镁(Mg) 微量元素铁(Fe) 微量元素铅(Pb) 微量元素铬(Cd)
总铁结合力
诊断缺铁性贫血,肝细胞坏死,肾病,尿毒症等疾病
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系统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以TRF-Fe3+的复合物形式进入骨髓中,供成熟红细胞的生成。血浆中TRF水平可用于贫血的诊断和对治疗的监测。TRF在炎症、恶性病变时常下降,在慢性肝疾病及营养不良时亦下降。在急性肝炎、缺铁性贫血时会增高。
免疫性疾病检测
CD3淋巴细胞绝对值
CD3百分比
CD4淋巴细胞绝对值
CD4百分比
CD4/CD8
CD45绝对值
CD8淋巴细胞绝对值
CD8百分比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A
免疫球蛋白M
补体C3
补体C4
贫血筛查
血酮体检测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 Count)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血沉ESR) 异常红细胞形态检查 (Blood Smear: Details on RBCs)
肝肾功能检查
血清前白蛋白 血清总胆汁酸 血清胆碱酯酶 β2微球蛋白测定 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RBP) 血清胱抑素C 尿沉渣 血清蛋白电泳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mALB) 脂肪酶 (LPS) 胰淀粉酶 (P-Amy) 腺苷脱氨酶 (ADA)
B超:肝、胆、胰、脾、双肾
筛选各脏器肿瘤、结石、囊肿等器质性病变
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
检查下肢血管有无异常,如斑块、狭窄、闭塞等
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
主要用于脑血管病早期、超早期诊断等
心电图
检查心脏有否器官功能性病变,如:窦性心动过速、过缓、不齐以及各种心脏病的筛查。
B超(前列腺)
超声检查能较好的显示前列腺的形态、大小,对于前列腺增生、肥大、钙化等疾病具有意义。
碳-13呼气试验
了解各类胃肠炎的病因,查清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对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有指导性意义。
无痛胃肠镜
检测无痛苦,创伤小,更精确,对消化道出血、息肉、溃疡狭窄还可以进行多项微创治疗 ,尤其是一些微小病变甚至粘膜层的病变,均可明确诊断。并且具有放大功能,更进一步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
肺通气测定
肺功能检测是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必要检测之一,对于早期检出肺、气道病变,评估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口腔科检查
唇、颊、齿、包括:齿龈、牙周、舌、腭、腮腺、颌下腺、颚下颌关节。
内科体格检查
心、肝、脾、肺等常规检查(含身高、体重、血压检测)
裂隙灯
检查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了解有无白内障、玻璃体浑浊等疾病。
眼压
若眼压过高且持续太久,视网膜和视神经细胞就会受损而罹患青光眼,倘若未予适当治疗,视力会明显减弱,甚至失明
耳鼻喉科体格检查
听力、外耳道、鼓膜、鼻腔、咽喉、扁桃体等检查
外科体格检查
皮肤、脊柱、四肢、甲状腺、浅表淋巴结等常规检查
一般检查
体重是否正常,有无体重不足、超重或肥胖;有无血压脉搏异常等
眼底照相
检查视网膜(包括视乳头、黄斑、视网膜血管及除黄斑以外的视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