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常规

来源: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2021-04-27 09:35 浏览:1245
基础释义

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便常规化验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 以及查虫卵等。便常规检查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是必要的检查项目。

检查须知

1、用竹签或是木片采取粪便,蚕豆大小即可,将取出的粪便装入留取标本的盒子内,写上自己的姓名,然后立即送去检验。2、 若粪便出现脓血时,将脓血的部分采取。3、 水样的粪便需要用容器留送。4、 在检查肠道中是否有寄生虫时,应在粪便各个部位都少量取一些。

包含项目
  • 粪便颜色

    正常的大便为黄色,婴幼儿浅褐色和金黄色的大便也属正常。

  • 性状

    粪便性状检查,可帮助诊断各种肠道疾病。粪便俗称大便,人或动物的食物残渣排泄物.粪便的四分之三是水分,其余大多是蛋白质、无机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脱了水的消化液残余、以及从肠道脱落的细胞和死掉的细菌,还有维生素K、维生素B。有助消化道疾病检查。

  • 红细胞

    粪便红细胞检查是大便常规的一个项目,可以了解消化、吸收功能,协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量可出现,如果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息肉、急性吸虫病等。粪便中新鲜红细胞为草黄色、稍有折光性的圆盘状。细菌性痢疾理红细胞少于白细胞,多分散存在且形态正常;阿米巴痢疾者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成堆存在并有残碎现象。

  • 白细胞

    粪便白细胞检查是粪便常规中的一个项目,可以帮助了解消化与吸收功能,协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多在带粘液的标本中见到,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肠炎进一般少于15个/HPF,分散存在。具体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小肠淡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均匀混于粪便内,且因细胞部分被消化而不易辨认。结肠炎症如细菌性痢疾时,可见在量白细胞或成堆出现的脓细胞,亦可见到吞有异物不小吞噬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寄生虫病(尤其是钩虫病胶阿米巴痢疾)时,粪便涂片洌还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可伴有夏拉莱登结晶。

  • 食物细胞

    食物细胞是指便常规中的一个项目,可以帮助了解消化与吸收功能,协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

  • 不消化食物

    不消化食物是指便常规中的一个项目,大便中有少量的未消化食物,说明消化功能不好。

  • 脂肪球

    正常人每天从粪便中排出的脂肪占干燥粪便量的10%~15%。其中含有结合脂肪酸(5%~15%)、游离脂肪酸(5%~13%)、中性脂肪(1%~5%)。正常乳儿的粪便较成人粪便中脂肪含量高50%,幼儿粪便中的脂肪含量也高30%,且以中性脂肪为主。需要检查人群:出现黄疸症状患者,

  • 钩虫卵

    钩虫卵是钩虫的卵。钩虫卵属虫卵,是卵壳薄,无色透明;钩虫卵对称,两端钝圆,钩虫卵卵壳两端间隙较大。刚排出体外的虫卵,内含有2~4个细胞,新鲜钩虫卵内含2~8个细胞,聚集在横径最宽部。钩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丢失。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每条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0.14~0.4d,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1~0.1m1。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宿主全身营养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 蛔虫卵

    蛔虫卵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受精卵呈宽椭圆形,大小约为(45-75)μm×(35-50)μm,卵壳自外向内分为三层:受精膜、壳质层和蛔甙(dai四声)层。壳质层较厚,另外两层较薄,普通显微镜下难以分清。

  • 鞭虫卵

    鞭虫卵就是鞭虫排出的卵。虫卵大小为50~54×22~23μm,黄褐色,腰鼓形或橄榄状,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个透明塞,刚排出的虫卵内含未分裂的卵细胞。呈长椭圆花生状,两端透明塞不突出膜外,卵壳表面不光滑有凹陷,有细横纹;后者为腰鼓状,两端透明塞突出于膜外,卵壳表面光滑无凹陷,也无横纹。

  • 原虫

    原虫为单细胞真核动物,体积微小而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功能。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迄今已发现约65000余种,多数营自生或腐生生活,分布在海洋、土壤、水体或腐败物内。约有近万种为寄生性原虫,生活在动物体内或体表,另外还有医疗原虫。

  • 包囊

    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某些原生动物可以包囊化,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身体外面分泌胶质形成包囊膜,代谢率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包囊随风分布,它是由胶结碎屑而成的,覆盖整个有孔虫的抗害层,在房室形成时或无性繁殖期间起防护作用;或在有性繁殖时包裹2个以上个体。待环境良好时,再脱囊而出。

  • 吞噬细胞

    粪便吞噬细胞,属大便常规的一个项目,可以了解消化、吸收功能,协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正常粪便无吞噬细胞。见于细菌性痢疾及直肠炎症。

  • 霉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其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注意与链霉菌(放线菌)区分。

  • 肠滴虫

    人毛滴虫是寄生于肠道的鞭毛虫,多见于盲肠与结肠,可引起腹泻等临床症状,故又称为肠滴虫病。

  • 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分布于世界各地。由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旅游者中发病率较高,故又称旅游者腹泻,已引起各国的重视。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患者,以无症状带虫者居多。潜伏期多在两周左右,甚至可达数月不等。临床症状视病变部位而异,其表面多种多样,症状轻重也有不同,亦或无症状,也可能引起从间歇性腹部胀气直至慢性吸收不良等临床表现。贾第虫病,是贾第鞭毛虫,寄生人体小肠、胆囊主要在十二指肠,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致贾第虫病,为人体肠道感染的常见寄生虫之一。

  • 便隐血

    便潜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下均不能证实的出血。只有在化验大便时才发现便中有少量的血细胞,由于长期少量出血,常伴有贫血症状。由于便隐血无法通过肉眼直接发现,导致绝大多数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无法及时发现并早期干预治疗,从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如同隐性杀手一般潜伏在我们身体中。

检查过程

1、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根据观察所见报告:黄色,褐色,灰白色,绿色,红色,柏油样等。 (2)性状:可报告为软,硬,糊状,液状等。 (3)寄生虫虫体:蛔虫,蛲虫,绦虫节片等较大虫体,肉眼即可分辨,钩虫虫需将粪便冲洗过筛后方可看到,服用驱虫剂后排便时应立即检查有无虫体,驱绦虫后应立即细寻找有无虫头。 2、直接涂片镜检 (1)洁净玻片上加生理盐水1-2滴,选择粪便的异常部分,或挑取粪便的不同部位制成涂片,涂片的厚度以能透过印刷物字迹为准。 (2)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再转用高倍镜鉴别。 (3)

不适宜人群